本周开演!老舍经典作品《茶馆》郑州震撼来袭,不可错过的民族史诗即将上演!
更新时间:2025-05-08 14:09 浏览量:10
一壶京味茶,半部近代史,当京韵说唱遇上时代史诗,老舍经典作品《茶馆》于舞台上焕发崭新生机!
5月9日至10日老舍经典作品《茶馆》在河南省人民会堂上演,老舍先生笔下的百年风云,将以独特的戏剧形式在郑州观众面前铺展一幅市井烟火与家国命运交织的历史画卷。
老舍经典作品《茶馆》-郑州站
5月9-10日 19:30
河南省人民会堂
关注【新空气演出】获取最新演出资讯和惊喜福利;
老舍著作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自1958年首演以来,已成为中国话剧史上的巅峰之作。老舍经典作品《茶馆》则“京味说唱”为画笔,在传统戏剧的画布上勾勒出一幅鲜活的时代变迁画卷。该剧以老北京的裕泰茶馆为背景,通过三个时代的变迁,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从清末的衰败,到民国的动荡,再到抗战胜利后的黑暗,裕泰茶馆见证了无数悲欢离合,也映照出时代的兴衰荣辱。
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于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他是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经典作品《茶馆》是以一家茶馆为舞台,展现了从戊戌变法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社会近半个世纪的沧桑巨变,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在一家老裕泰茶馆里有满清遗老、洋教士、实业家,还有打手、警察等,他们共同演绎了一出社会大戏。王利发作为茶馆的老板,他勤劳本分,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但在时代的洪流中,他的梦想被无情地击碎。秦仲义则是一个民族资本家的形象,他满怀信心地投入实业救国,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创作背景
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繁荣”景象:提笼架鸟、算命卜卦、卖古玩玉器、玩蝈蝈、蟋蟀者无所不有。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各方照顾,左右逢源。然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太监买老婆、爱国者遭逮捕……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正厅里摆上了留声机。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然波及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掌柜的钱,队员不时前来敲诈。
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日本投降了,但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
剧目背景
老舍经典作品《茶馆》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通过描绘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他们的命运,以及社会上各种矛盾和冲突,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深刻揭示了社会的动荡与变迁,以及人们在动荡时代中的无奈与挣扎。它不仅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戏剧宝库中的瑰宝。剧本中出场的人物近50人,除茶馆老板之外,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宫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能够“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作品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对祖传“裕泰茶馆”的惨淡经营,描写他虽然精明圆滑、呕心沥血,但终于挡不住衰败的结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剧作在国内外多次演出,赢得了较高的评价,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
老舍经典作品《茶馆》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从茶馆老板王利发,到正直爱国的常四爷,再到一心想实业救国的秦仲义……每个人物都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老舍经典作品《茶馆》
感受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
品味老北京的悠悠岁月
5月9日-10日
走进河南省人民会堂
品味时代的韵味和历史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