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已经“消失”25年的牛群,已经走上了另一条大道
更新时间:2025-05-15 05:00 浏览量:4
文|云起
编辑|洲洲影视娱评
你是否还记得,那个曾在春晚舞台上逗得全国观众捧腹大笑的相声演员牛群?
近日,一张地铁偶遇照在网络悄然流传:
照片里 76岁的他衣着朴素,裤腿上还沾着斑驳白漆,却依然精神抖擞。
这不禁让人好奇,这个消失在大众视野25年的 “牛哥”,究竟走过了怎样跌宕起伏的人生?
牛群出生在曲艺之乡天津,自幼便在相声和曲艺的氛围中耳濡目染。
参军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表演了天津快板,就此叩开了曲艺世界的大门。
然而,他的相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第一次登台表演时,台下观众的反应如同一盆冷水浇下,刺耳的批评声不绝于耳。
甚至,他亲耳听到有人吐槽他的相声“恶心死了简直”。
但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让牛群暗暗发誓,一定要在相声领域闯出一片天。
他先后拜刘学智和常宝华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相声技艺突飞猛进。
1982 年,牛群迎来了事业的第一个高光时刻。
在中国曲艺优秀节目观摩演出中,他一举斩获创作、表演一等奖。
此后,在全国全军的曲艺汇演中,他更是九次将创作、表演双一等奖收入囊中,逐渐在相声界崭露头角。
1988年,对于牛群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他首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与李立山合作表演相声《巧立名目》。
这让他被更多人熟知,“牛哥”这个代名词开始在观众中流传开来。
而他真正火遍全国的,是与冯巩的相遇,两人一见如故、一拍即合。
从1989年开始,两人携手登上春晚舞台,开启了长达十余年的精彩合作,成为春晚舞台上的经典搭档。
然而,在牛群辉煌的相声生涯背后,也有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恩恩怨怨。
牛群的师父常宝华,是相声界的泰斗级人物。
牛群在他的教导下受益匪浅,多年来一直以大师兄的身份在师门中备受尊重。
但2009年,63岁的侯耀华拜师常宝华,拜师当天大摆宴席,甚至豪掷18万请来曲艺界大腕儿。
常宝华执意要将侯耀华提为首席大弟子,这一决定让牛群难以接受。
毕竟,牛群作为大徒弟,跟随常宝华39年,一直兢兢业业,为相声事业的发展尽心尽力。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动,让牛群感觉自己的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
牛群再三劝告师父,大弟子在相声界是一种责任的象征,随意更换大弟子可能会引发争议。
但常宝华心意已决,最终牛群无奈之下,选择与常宝华断了联系。
甚至,在常宝华去世之后,牛群连他的葬礼都没有参加。
此事在相声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多年后,侯耀华在直播中公开向牛群道歉。
他称如果自己的行为给牛群造成了困惑,责任在他,希望牛群不要把这件事看得太重。
这段师徒之间的恩怨,终究还是给牛群的人生留下了一道难以抹去的痕迹。
但好在,相声并不是牛群的全部事业,他不会将全部精力放在这种糟心事儿上。
牛群的性格中,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倔强与不安分。
在相声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他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而是大胆地尝试跨界,涉足多个领域。
九十年代末,牛群便开始了他的商业冒险之旅。
他短暂退出相声界,当起了杂志社主编,试图在传媒领域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同时,他还涉足摄影和足球行业,展现出了对不同领域的浓厚兴趣和大胆尝试的勇气。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
由于缺乏商业经验和市场洞察力,他的这些尝试均以失败告终,甚至负债数十万。
在经历了一番挫折后,牛群不得不重新回归相声舞台,凭借自己的艺术才华偿还债务。
2000年,牛群作出了一个震惊所有人的决定——挂职安徽省蒙城县副县长。
他投身官场,利用自己的名人效应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在任职期间,牛群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工作,主导了“牛群商贸城”项目。
他希望通过明星效应带动当地特产的销售,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他还四处奔波,为蒙城县的聋哑学校搬迁筹集善款。
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他亲自租赁“振华工贸公司”遗留的破厂房。
他对其进行全面整修,将其改造成“牛群特殊教育学校”的新校区。
在建设学校的过程中,牛群不辞辛劳,经常跪在工地监工,可见他是真的在干实事。
然而,牛群的改革举措和大胆尝试在当地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些人对他的行为动机产生了质疑,甚至传出了“贪污”“圈钱”等谣言。
面对这些谣言,牛群感到无比委屈和愤怒。
这些强烈的情绪混合在一起,让他不得不想办法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而他自证清白的办法,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他选择“裸捐”。
他将自己的所有财产,包括房产、存款甚至未来的收入,全部捐给了慈善机构。
这一“裸捐”举动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对牛群的行为既感到敬佩,又对其中的是非曲直产生了更多的讨论。
尽管后来经过调查,证明了牛群的清白,但舆论的压力还是让他在蒙城的工作变得异常艰难。
最终,他不得不黯然离职,结束了自己的从政生涯。
在从政期间,牛群还积极参与摄影和公益事业。
他担任中国摄影函授学院副院长期间,发起了“镜头下的乡村”公益项目。
他为偏远地区培养了数百名摄影人才,用镜头记录下了乡村的美丽与变迁。
他的摄影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展现了他作为一名艺术家的多元才华。
同时,他还经常以文艺志愿者的身份跟随中国曲艺家协会和文艺志愿者下基层。
他们为老百姓做公益演出,将欢乐带给更多的人。
牛群的这些跨界尝试,虽然充满了波折和争议,但却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时代清醒者的担当和勇气。
他不甘于在舒适区里安逸度日,而是勇敢地挑战自我,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束了从政生涯后,牛群试图重返演艺圈,重拾自己热爱的表演事业。
然而,此时的演艺圈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声市场逐渐萎缩,属于他的时代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
2005年,牛群出席由姜昆倡议的为印度洋海啸灾区募捐、曲艺界同仁义演大型相声晚会。
他重新与冯巩合作带来新相声《为你喝彩》,试图重回观众视野。
虽然这次表演让观众们又看到了牛群熟悉的身影,但此时的相声市场已经今非昔比。
观众的审美和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牛群想要再次找回当年的辉煌,谈何容易。
此后,牛群开始尝试涉足影视和主持领域。
2006年,他出演了电视剧《还债》,这是他自辞官归来后首次担任主演。
然而,在拍摄过程中,牛群却遇到了不小的挑战。
由于长时间远离演艺圈,他在表演时“找不到感觉”,甚至多次被导演责骂。
2007年,牛群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出演了由赵本山、宋丹丹主演的小品《策划》,在其中扮演牛策划。
熟悉的面孔和幽默的风格让牛群再次受到了观众的关注,但这次关注也只是短暂的。
随着春晚舞台上新人辈出,各种新的喜剧形式不断涌现,牛群在春晚这个舞台上逐渐失去了曾经的优势。
此后,他陆续出演了一些影视作品,但这些作品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牛群在演艺圈的复出之路走得异常艰难。
在主持方面,牛群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2005年,他和倪萍一起担任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开幕晚会《崛起在今天》的主持人。
此后,他还主持了吉林电视台推出的新闻故事类栏目《牛群:》、广西卫视推出的全国首档美丽乡村公益节目《第一书记》等。
在主持节目时,牛群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和幽默风趣的特点。
他用独特的方式讲述着老百姓的故事,为节目增添了不少色彩。
但由于这些节目本身的影响力有限,牛群在主持领域也未能取得显著的成就。
尽管在演艺圈的复出之路充满坎坷,但牛群始终没有放弃对艺术的热爱。
他依然坚持参与各种演出活动,无论是商业演出还是公益演出,只要有机会,他都会全力以赴。
如今,已经76岁的他被网友偶遇。
他在地铁座位上专注地看着手中的手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而这种状态,恰是他人生态度的缩影——专注于自己想做的,不管旁人的眼光。
人生在于折腾,牛群在各个领域都曾发光发热。
尽管他不再辉煌,但是却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这个意义上,他从未真正“消失”,只是把聚光灯换成了更广阔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