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老舍茶馆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郑好解读评书与大鼓白之争:曲艺江湖的同行相轻

更新时间:2025-05-14 16:42  浏览量:39

相声演员郑好曾直言不讳地批评曲艺圈内"评书正统论"的现象,将矛头指向同行间以"大鼓白"之称贬低其他艺术形式的行径。在他看来,这种区分本质上是对行业生态的割裂,折射出曲艺传承中的认知误区。

历史语境下的艺术共生

评书与大鼓白同属说唱艺术的支脉,前者侧重叙述故事,后者融合唱腔与表演。清末民初的市井江湖中,二者常互为补充:艺人遇生计窘迫时暂弃鼓架说书,境遇好转再续唱腔。这种弹性生存模式恰恰印证了曲艺的草根属性——评书与鼓曲本无高下之分,皆是"折运宽窄"时的生存策略。郑好以田连元、单田芳早年卖切面改行说书的经历为例,揭示艺术身份的流动性:当生存需求超越艺术形式时,所谓"正宗"与"旁支"的标签便显苍白。

行业鄙视链的荒诞逻辑

曲艺圈内的身份区隔,往往建立在虚妄的等级观念之上。郑好犀利指出,贬低大鼓白的评书艺人常陷入自相矛盾:既承认对方技艺精湛,又执着于贬低其艺术身份。这种逻辑如同相声演员曾拜妓女为"姑"以求登台演出的历史——当生存依赖取悦观众时,任何形式的艺术尊严都需让位于现实。古人琴棋书画自娱,表演艺术取悦他人,本质皆为"开口饭",同行相轻无异于自断生路。

江湖哲学的终极解构

郑好的批判最终指向曲艺的本质:所有艺术形式皆是"取悦他人的行业"。当从业者执着于构建鄙视链时,实则暴露了对艺术独立性的认知匮乏。他借用古琴自娱与匾额取悦的对比,揭示艺术自律与商业妥协的永恒张力——曲艺若沦为身份标签的战场,便背离了服务观众的初心。唯有摒弃门户偏见,以作品对话观众,方能在时代浪潮中存续真正的艺术生命力。

场馆介绍
北京老舍茶馆成立于1988年12月15日,取自于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茶馆》,是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融书茶馆、餐茶馆、清茶馆、大茶馆、野茶馆、清音桌茶馆,六大老北京传统茶馆形式于...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三号楼3层
乘44路、48路、22路、特2路前门站下
北京老舍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