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该只有宏大叙事,还应该有人间烟火
更新时间:2025-03-11 22:41 浏览量:18
明代苏州的漆器匠人,每天工作4小时就能养活全家,剩下时间全用来研究新釉色,堪称顶级“躺平”打工人;
乾隆年间北京胡同里的煎饼摊主,每天要应付18种苛捐杂税,从早到晚都“洋溢着乐观向上的盛世氛围”;
晚清镖师押一趟镖要走1800公里,路上可能遭遇17种天灾人祸,证明“江湖”既非打打杀杀,也非人情世故,而是风雨兼程的苦涩;
民国上海弄堂里的打字员小姐,用三块银元就能活出小资情调,让当下开着百万豪车炸街的富二代们都显得非常“土鳖”......
这些历史教科书上从来都不会告诉你的内容,全都被史学家王笛记述在《碌碌有为:微观历史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与民众》一书中。
这是一部向平凡致敬的诚意之作,也是一部让“烟火气”跃然纸上的精巧之作。
▌在历史缝隙中,发现芸芸众生的“人生史诗”
翻开这本微观史学的扛鼎之作,你会发现:
光绪年间成都茶馆的竹椅,承托过比星巴克更悠长的社会契约;
上海弄堂主妇的记账簿,藏着比经济学论文更精妙的市场逻辑。
那些被宏大叙事碾成齑粉的日常,在此重新生长出青铜器的纹路。王笛老师用《碌碌有为》证明:
那些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芸芸众生,拥有无可替代的价值,甚至是历史真正的主角!
所以阅读本书可能导致三大"副作用"——
·逛菜市场时会看见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加班时能听见民国报馆打字机的回响;
·开始用显微镜观察楼下煎饼摊阿姨的人生史诗。
在王笛老师看来,现在呈现的大多数历史,都对普通人非常不公平,这种历史写作的不公平,也造成了现实社会的不公平。
王笛对普通人日常的破碎和古代那种权力的扩张,始终带有明显的批评色彩。在他看来:
集权专Z的前现代社会,由于中间缺乏社会的缓冲地带,失去中间社会的支撑,不是超稳定结构,恰恰相反,是缺乏稳定的。真正的稳定,来源于权力分散和社会自治。
一个社会若要长期稳定发展,必须让社会充分发挥活力,要蓄富于民,要让每一个公民有责任、有权利参与公共生活。只有一个充分发展、全民参与的社会,才是健康、可持续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