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老舍茶馆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鲁迅说喝茶:别老让我说,让他们也说说,10个名人轶事,茶人必看

更新时间:2025-08-11 11:06  浏览量:11

原创 咬豆儿 南风 茶席花 江苏

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咱也别总是让鲁迅先生说,分享10个名人喝茶的趣事,以后让他们换着说:

不好意思,鲁迅还想再说一个:

1、鲁迅的“茶钱理论”


鲁迅在广州教书时,常去茶楼。有学生问他为何总坐高价茶位,他笑答:"花小钱买清静。钱是付给茶的吗?是付给不被打扰的时间。"后来他在《喝茶》一文中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

2、林语堂的"三泡说:


文学家**林语堂**有个著名比喻:"第一泡譬如十二三岁少女,第二泡如十六岁妙龄女郎,第三泡则是少妇了。"他坚持认为铁观音第三泡最妙,为此常与茶友争论,称不懂三泡之美者"如牛饮"。

3、张大千的"墨茶之辩"


画家张大千在巴西建八德园时,用自制紫砂壶泡茶。有客见壶内积满茶垢,欲清洗,他急忙阻止:"这茶山(茶垢)养了二十年,注入清水都有茶香!"后来他作画时,常要求仆人备浓茶,说:"墨要黑如茶,茶要浓似墨。"

4、季羡林的"茶缸哲学"


季羡林在北大教书时总端着搪瓷缸喝茶,学生好奇为何不用好茶具。他说:"茶之味在心不在器。抗战时在云南用破碗喝普洱,比现在龙井配钧瓷更难忘。"晚年他写道:"我的茶缸里,泡着八十年的光阴。"

5、汪曾祺的"茶馆写作法"


作家汪曾祺在西南联大时穷得买不起纸墨,便每天去茶馆"蹭座",用茶换故事。他总结:"茶馆三要素——茶要粗,凳要硬,人声要鼎沸。这样写出的文字才带烟火气。"后来他笔下的人物,多带着"茶馆里泡出来的鲜活"。

6、老舍的“戒茶宣言”:

老舍在《戒茶》一文中幽默写道:"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蔻蔻(可可)均非所喜,而独喜茶。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所谓"戒茶"实为反讽,抗战时他靠茶熬过重庆轰炸,曾说:"茶能让人在废墟里看见春水。"

7、启功的"以茶代酒":


书法家启功晚年患糖尿病,宴席上总以茶代酒。有次重要场合,主办方坚持敬酒,他端起茶杯说:"茶字拆开是'人在草木中',酒字拆开是'水在酉时祸',诸位选哪个?"满座莞尔,从此无人劝酒。

8、张爱玲的"茶凉隐喻":


张爱玲在《半生缘》中写世钧喝曼桢剩茶的细节广为流传。现实中她同样讲究:在美国时,友人见她用玻璃杯泡红茶诧异,她解释:"看茶叶沉浮,就像看香港的旧时光。"晚年她常盯着茶杯发呆,说:"茶凉得比人心慢。"

9、金庸的"武侠茶道":


金庸在《天龙八部》里写段誉与乔峰斗酒,私下却说:"真正高手该斗茶。"他研究宋代茶道,将"分茶"技艺写进《射雕英雄传》。有次记者问为何大侠都喝酒,他笑答:"若拍《茶侠传》,黄老邪泡武夷茶时弹《碧海潮生曲》,岂不更妙?"

10、钱钟书的"茶壶理论:


钱钟书在牛津时,英国学生问他中国茶道精髓。他指着茶壶说:"西方人像这壶,学问装满了就倒出来;中国人像茶叶,看起来干瘪,遇水才舒展真味。"后来在《围城》里,他借方鸿渐之口吐槽:"西洋人喝茶,把茶叶渣晒干了塞枕头里,这叫实用主义;中国人留着茶垢,这叫文人雅趣。"

这些故事里的茶,早已超越饮品范畴,成为映照名人性格的"文化镜子"。正如周作人所言:"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咋办,鲁迅不说,最后还得让他弟弟总结一下喝茶这个事儿,有趣不,赶紧把这10个故事记下来吧,下次不要总让鲁迅说啦!

喝茶:每一口茶汤,都在冲淡悲伤

读书:下雨天,读书天

好喝的茶不用多说,就是喝了还想再喝

场馆介绍
北京老舍茶馆成立于1988年12月15日,取自于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茶馆》,是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融书茶馆、餐茶馆、清茶馆、大茶馆、野茶馆、清音桌茶馆,六大老北京传统茶馆形式于...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三号楼3层
乘44路、48路、22路、特2路前门站下
北京老舍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