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一乡干部找到茶馆老板娘问道:记不记得当年搭救的陌生人
更新时间:2025-09-07 19:27 浏览量:6
清早五点多的时候,你要是路过盐城大丰西团镇,可能会听见一阵怪声空荡荡地灌进巷子里——那是一地鸡毛后,熟门熟路的乡亲们边掀门帘,边纳闷地嘟囔:怎么回事?镇上的那些“中央军”呢,往日横冲直撞的还乡团也一个影没了,昨夜像是集体蒸发了。这事搁谁头上不困惑?你明明昨天还看见那些持枪的家伙嘻皮笑脸,上门敲诈勒索村户,今天一觉醒来,整个镇子反倒透着股久违的安生。一时间,人们都摸不着头脑——这群人哪去了?是调防?跑路?攒什么大招吗?
你得知道,这种短暂的清净并非空穴来风。前阵子,这一带刚被新调来的国民党部队扎下营盘,还乡团们也搭了顺风车,不光横行镇上,简直连村口的老树都恨不得刻上贪字。谁家有点东西不都被他们敲掉点皮?每户人心头都悬着把刀。一时间,这伙人和老百姓彻底对上了劲。老人都说,一夜无兵二夜有,生怕是新的祸头刚刚酝酿起来。
这事不仅让村里人七嘴八舌揣摩不透,镇上的共产党干部李学忠也彻夜难眠。他刚得到风声,敌人连夜神秘消失,半信半疑,赶紧召集了区里的同志们碰头。大家商量一通后,决定兵分两路,分头去扫白坎和龙桥两个方向——那儿往常也常有敌军冒头的踪迹,一旦有点动静也好及时应对。
到了翌日傍晚,打探回来的小分队风尘仆仆地回来,报告说各路上都没察觉任何敌情,整个区像洗刷过一般清净。得到这消息,李学忠他们精神顿时一振,第二天就带着一众干部、骨干往西团镇去,盘算着趁机扎下根,准备大干一场。这年头,机会从不多,碰上一回,哪能不赶紧抓牢?
世事就是这么让人措手不及。谁也没想到,这才信誓旦旦地准备扎营,清晨阵雾袭来,原本早已经“鸟兽散”的敌军竟然倒头回来了。不仅如此,这帮人学了回狡猾的猫,埋伏在巷口、墙后,阴沉沉等着下口。
那天雾跟棉花糖一样,把巷子堵得结结实实。当时和侦察队一起的南圩乡村主任蔡树荣走在最前头,正打算过拐角,忽然见巷口冒出几道暗影,有人猫着腰偷偷张望。他下意识地抬手拉住身旁的小刘——“寄点神!有古怪!”话没说完,巷口忽地炸出了赤膊上阵的一队人,照面孩子般大喝:“抓住他们——别让跑!”
场面一下乱了套。队伍人少,敌人肆无忌惮。蔡树荣根本顾不上计较,慌忙带着几人分头散开,四下奔逃。他拎着家伙,转了好几个巷口,枪声已经跟撵鸡似的连串响起。那会儿,家家户户都闭门不出,连猫都不敢叫,屋里人屏着气,从门缝往外瞄,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惹祸上身。蔡树荣摸着巷道的墙角,脑袋里嗡嗡作响,心想着这要是再被堵死了,恐怕下场好不了。
眼看实在脱不了身,他沿着河边想要蒙混过关。这时候,却见前方一家豆腐铺外头,有个中年妇人压低声音:“这边,快!”眼下顾不了多想,哪里还分得清善恶,蔡树荣忙不迭地挤了进去。
豆腐铺的老板娘姓李,镇里人背后都叫她李大嫂,平日里不声不响,里外张罗着生意,从不攀扯什么风头。但面对蔡树荣狼狈的样子,她二话没说,把门一闩,扯着他转到后院纱帘后,顺手把一簸箕蔬菜铺在蔡身上,“别出声,万一听见外头有动静,也甭响。”那等镇定,不像头一回做这事。
刚藏好脚步声就从门外响起,几个敌兵气势汹汹踹开豆腐铺的门。李大嫂把围裙往身上一系,冷静地迎上去,照常洗菜、择豆腐。为首的敌兵近前盘问,她面不改色地答道:“这会儿只有我守铺子,外头雾太大,孩子也没放学呢。”对方狐疑地四下张望,却被她不卑不亢、油盐不进的劲头一劝,搜查一圈便匆匆离开。
等外头安静下来,李大嫂悄悄揭开菜叶,低声说:“你还不能走,现在镇上不太平。熬到夜里我送你从城外小道出去。”这番见义勇为,看似顺手,实则要担上天大的风险。如今谁帮了共产党,谁家怕不是第二天大门都开不开。
后来,李大嫂规规矩矩地打点一切,等天擦黑了,带着蔡树荣从后门摸了出去,拐进附近的竹林才算松了口气。蔡树荣塞了张银票给她,李大嫂推了回来,“你是干大事的人,钱留你盘缠,我收了反倒不安。”说这话时的劲头,和普通日子里买卖时的笑脸一模一样。
其实,这种“看似平常”的救助背后,是普通人对善恶的判断,更是种几乎不可能讲明白的勇气。抗战末年,像李大嫂这样的人遍地都是——护着身边素不相识的逃难者、转移伤员,却从不宣扬。街坊如果问起,她只会混不吝地笑一句:“唉,都是过日子的人罢了。”
往后蔡树荣逃出生天,李大嫂的事在镇上人尽皆知。敌人走了,世道换了新装,镇里新来的干部悄悄向她道谢。两家后来断断续续还有来往,说不上什么炙热的情谊,但只要有事,李大嫂都会递来一锅热水、一篮青菜——偶尔蔡树荣路过,娃娃们跟前笑闹,说起当年藏人的故事,又是一番沸沸扬扬。
奇怪的是,历史里总把豪杰写得耀武扬威,却少见像李大嫂这样不动声色的小人物。她没惊天之举,也没流芳百世的名,却在关键时刻,凭一己冷静和勇气,把看似渺小的自己,顶成了巨人。那些记不得的名字,反倒照进许多人生命里的暗角。
许多年后,有人问李大嫂后不后悔救过共产党。她反倒笑道:“做了就是做了。哪能为这点小命,把良心换出去呢?”你听听,这字里行间,全是那个年代里最珍贵、最质朴的骨头。
说起这些,我心里总觉酸辣杂陈。谁能料到,一碗豆腐、一簸菜叶子,能救下后来名声赫赫的干部,甚至两家因祸成福,成了无话不谈的亲人。世事难讲,命运也难讲,唯有这些被藏在岁月罅隙里的善意,还会一遍遍被人小声传讲。一转头,又是一桩过往,没人真的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