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老舍茶馆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初试美人舌:民国大咖笔下的茶香与酒醉

更新时间:2025-09-12 16:42  浏览量:2

很多年前,在书店见过一本名为《初试美人舌》的散文集,它寂寞站在不起眼的一隅,除我之外,好像没有谁去关注它。


连续三次去书店,终于在一个有雨的下午,我阅读完最后几页,将它带回了家。

《初试美人舌》汇集了鲁迅、老舍、梁实秋、汪曾祺等各路名家的散文与随笔,生活气息浓郁,或记趣遣兴、或谈民俗历史,更多的则是聊茶讲饮酒,不仅充满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更道出许多茶馆酒肆的典故与特色文化。


因为爱茶,自然就格外关注与“茶”有关的文章。书中收录了近三十篇名家笔下的茶馆与南北茶文化,既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更不乏品茶参禅意味。


周作人的文章,始终都带有那个时代的韵味:“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寥寥数语,便描绘出了品茶的清幽意境。


洛夫的《初试美人舌》在“众茶论”中最是令人耳目一新。他不仅用“惊艳”二字形容新鲜的冻顶春茶,更是脱口赞道:“曾经乌龙难为水,除却冻顶不是茶!”他直接将杯中新茶比喻为“美人舌”:“我初尝春茶,骤然入口,仿佛伸进一条香软而温润的舌尖。这种茶,色香味都很迷人,故我称之为‘美人舌’”。他将茶香形容为“活生生,有形体的事物,并且醉在心灵。”


书中最有趣的当属老舍先生的一篇《戒茶》。在那个物价飞涨的年代,老舍先生已经很少能吃到鱼和肉了,为了节流,只能戒茶。戒茶之前,引来他的不满吐槽:“我不知道戒了茶还怎样活着,和干吗活着。但是,不管我愿不愿意,近来茶价的增高已教我常常起一身小鸡皮疙瘩!”


不禁想起汪曾祺曾调侃过老舍,说老舍先生去莫斯科开会,苏联人知道中国人爱喝茶,特意给他预备了一个热水壶。可是他刚沏了一杯茶还没喝几口,一转脸,服务员就给倒了,于是老舍先生很愤慨地说:“他妈的!他不知道中国人喝茶是一天喝到晚的!”


说来还是最爱汪曾祺先生的文章,他的文风清新自然,少有世俗之气。书中收录了他的几篇茶文章,从“泡茶馆”一路说到“喝早茶”,又从儿时的“酽茶”谈至昆明的“烤茶”和湖南的“擂茶”,篇篇生动可亲,如沐茶香。


汪曾祺先生写一个姓陆的同学是泡茶馆的冠军:“他有一个时期,整天在一家熟识的茶馆里泡着。他的盥洗用具就放在这家茶馆里。一起来就到茶馆里去洗脸刷牙,然后坐下来,泡一碗茶,吃两个烧饼,看书。一直到中午,起身出去吃午饭。吃了饭,又是一碗茶,直到吃晚饭。晚饭后,又是一碗,直到街上灯火阑珊,才夹着一本很厚的书回宿舍睡觉。”


读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就好似在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长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他写自己的文字也源于茶馆:“大学二年级那一年,我和两个外文系的同学经常一早就坐在这家茶馆靠窗的一张桌边,各自看自己的书,有时整整坐一上午,彼此不交语。我这时才开始写作,我的最初几篇小说,即是在这家茶馆里写的。茶馆离翠湖很近,从翠湖吹来的风里,时时带有水浮莲的气味。”我在恍然间懂得了汪曾祺文字中的清澈与自然出自何处。

菜根谭中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醺。”这样的意趣,才最是令人低徊的境界。我自己不善酒,却爱读名家笔下的“酒文章”,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来形容酒:人生不知有多少值得动情痛饮的场合,大欢乐和大悲哀也都不应该没有酒。我似乎懂得了“一醉方休”的境界该是怎样的魅人了。


纵观古今文人墨客,好酒者多不胜数,饮酒在文人中更是被视为高雅之事。如果没有酒与嗜酒的文人,中国的文学史或许会少了许多神来之笔,更不会有如今这般的精彩。文人爱酒,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饮酒的境界;是酒造就了文人,也是文人造就了酒,酒和他们的才情永远是密不可分的。


书中几十篇精品细细读来,犹如酒后微醺,又似茶香拂面。一晃很多年过去了,我与茶结缘已久,自己在喝茶之余,也爱写茶文章。如今再读《初试美人舌》这本书,自然又是另一番心境了。

场馆介绍
北京老舍茶馆成立于1988年12月15日,取自于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茶馆》,是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融书茶馆、餐茶馆、清茶馆、大茶馆、野茶馆、清音桌茶馆,六大老北京传统茶馆形式于...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三号楼3层
乘44路、48路、22路、特2路前门站下
北京老舍茶馆